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站内搜索:
快 讯
快 讯
赵姓快讯 你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赵姓快讯 
走进赵云霄:新型作战力量方阵的基层带兵人
【更新时间:6/6/2017 8:59:18 AM】 【字体: 】 【打 印】 【关 闭
  

赵云霄带队训练

人物小传:赵云霄,战略支援部队某旅三级军士长。党的十八大代表,3次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20余次参加巡回宣讲团,走过10余个省市、近百支基层部队。培养出数百名优秀操作员和优秀士兵,20余人入学提干,当选全军首届“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

在战略支援部队某旅 “维护核心、听从指挥”主题教育课上,赵云霄像往常一样,充满激情地给战士们授课。

课后提问环节,新兵小杜突然发问:“赵班长,我入伍后的第一课就听您讲听党指挥、绝对忠诚,这半年来,大会小会、大课小课都要讲这句话,道理我们都懂,这么反反复复地说,有必要吗?”话音刚落,台下一阵窃窃私语。

赵云霄略一沉思,笑着说:“大家还记得咱们山上的那块大蒜地吗?咱这有句话叫‘吃大蒜,泥里拌’,就是说这里蒸发量大,水不浇不行,浇少了也不行。现在意识形态斗争非常尖锐复杂,人家想尽办法想把我们部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社会上、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到处都是,随时都在侵蚀着我们的思想,刚用理论‘浇了水’,说不定就被‘蒸发了’,所以我们常讲道理就是在常浇水啊。”一番带着泥土味的解答,不仅让小杜心服口服,还赢得了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

“听赵班长讲课,每次都有新惊喜。”小杜的话说出了官兵们的心声。

作为忠贞信仰的播火者,赵云霄的课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信仰之火。

“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讲大家听得懂的道理”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赵云霄这颗“星火”燃成“火炬”,始于16年前的一次挫折。

那一年,报考军校失利的赵云霄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倾吐了一腔苦闷,他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当兵了。

“种田还有个年景好坏,你个大男人这点挫折都受不了了?在哪摔的跤就在哪爬起来。”想着母亲的话,赵云霄回到宿舍,随手拿了一本《长征》漫无目的地翻看——“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是什么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他仿佛第一次真正品尝到信仰的味道,信仰在哪里?在书本上、在学习中、在理论里。

从此,午休时、熄灯后、训练毕,他都扎在了图书室。一本本新书在赵云霄的手中卷了边,每一页都布满了勾画圈点。

从东海之滨到戈壁大漠,从南国丛林到林海雪原,10多年时间,他无论走到哪里、执行什么任务,总是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用理论指导工作,用工作深化认知,成为小有名气的理论之星。

特别是这几年,为了学好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赵云霄还琢磨出每天学习、每周梳理、每月提升、每年总结的“四步学习法”,从《之江新语》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习主席关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到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啃下了20余本理论书籍,撰写学习笔记10余万字、体会文章70余篇。

“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讲大家听得懂的道理。”越学越有滋味的赵云霄,越来越感到自己有责任把党的声音、习主席的思想传播到基层官兵的心中。

一次,战士谢顺问赵云霄:“班长,习主席总是说创新,可创新不都是科学家的工作嘛,我们这些战士咋创新啊?”“对我们基层官兵来说,创新就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见到小谢还是似懂非懂,赵云霄把他带到了刚刚整修改造的水房,打开水龙头:“你看,水有一半都溅到了台子上,咱们怎么才能让水乖乖地流进水槽呢?”谢顺琢磨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赵云霄找来了一根塑料水管,用刀切割成几节短管,然后把短管套在龙头上面,水全部流到了水槽里。

“创新,对我们来说,往往就是‘一截水管的距离’。”赵云霄的话让谢顺牢记至今。

传播理论,既要手把手,也要键对键。

“习主席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我们基层的小事他顾得上吗?”前不久,赵云霄听到了大家的疑问。他没有像过去一样上课,而是把微信上《习近平的初心》系列短视频推送给了战友们。

从梁家河插队时“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到在正定跑遍了所有的村,短视频用翔实的故事、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习主席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成长历程。

赵云霄的微信总是正能量满满,他经常浏览人民日报、军报记者、学习小组、中国战略支援等微信公众号,发的心得感悟、转载的文章视频总能赢得一片点赞和大量转发。

习习春风拂,层层迷雾消。当改革强军的号角吹响后,赵云霄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习主席向战略支援部队发布训词后,赵云霄就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学习,一位战士忽然发问:“班长,习主席要求我们体系融合,这不是机关领导考虑的事吗,和我们基层有啥关系啊?”

“过去搞演习,各部队想联联不通畅、想合合不起来,为这个,耽误了多少事儿。”看着大家纷纷点头,他接着说:“这两年演习就不一样了,效率提高了多少啊,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习主席说的‘体系融合’!”

把复杂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可亲,赵云霄赢得了官兵喜爱,在上级“四会”优秀政治教员的评审比赛中荣膺第一。

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普及宣传理论之余,他更是带出了一支60余人的基层理论骨干队伍。

“让战士们备课讲课唱主角,干部负责引导把关作总结,把讲理论从政工干部的‘专利’变成全体官兵的能力,既能激发大家的参与活力,更能调动学习劲头。” 赵云霄的建议得到了旅里大力支持。很快,一种提前定题、多法选人、集体备课、官兵共讲、现场测评的“你讲我导”组教新模式惊艳亮相,在全军宣传推广,成为了该旅理论学习一张靓丽名片。

在战士们一波波的好评声中,“你讲我导”新模式培养出的理论骨干,如同漫天的蒲公英一般,撒在了基层的广袤沃土。

“只要关系练兵备战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精细求实”

“出动警报!”“快,快,紧急集合!”当尖啸的铁哨音响起,只需片刻,就会听到一楼大厅内传来密如暴雨的脚步声,落地砸坑一般,就连楼道似乎都在跟着震颤——

瞬时间,人去楼空,一辆辆主战装备快速集结……大家“紧张得要死”,是因为士官长赵云霄搞战备拉动“真的很恐怖”。

战士们说,每天熄灯前赵云霄总要唠叨几句:就寝不能忘战备、睡觉也得睁只眼,衣裤袜按序叠放置枕边,作战靴上铺梯子正下方,军用壶每晚必须换新水,针线包大中小针都别少……谈起这些,赵云霄很坦率:习主席指导练兵备战的一系列指示怎么落到连队工作的“地面”上?不能口头上喊喊口号就完事了,“认识到位过得硬,更要行动扎实过得细!”

战备车辆状况如何,赵云霄会用数字检查。听他报出“237”,一名年轻的士兵立即翻开一个蓝皮本查找,接着钻进装备舱内,在一个犄角旮旯处翻腾,找出了一枚不到巴掌大的特种扳手……

237,是一个编号。新装备下来,赵云霄发现随车配发了几百件大小迥异、类别不同的备品附件,还有不少极为精密,为了方便准确迅速找到所需备件,他带着骨干研究了那样一本蓝色的《备品附件本》,把每个备件都专门作了编号,后面详细记录着型号、存放位置和基本用途等。

“型号不对。”赵云霄眼尖,发现扳手上的标签磨损难辨,而真正的237号扳手比眼前的要略小一号。

士兵急得满头大汗,没有及时更替标签,“太相信自己”导致了张冠李戴。随即,这个隐患被记入战备“纠错集”——《日常战备工作细节汇编》。

担任士官长后,赵云霄牵头解析出紧急出动5大流程,从车辆枪支到锹镐餐具,件件定人明责;从物资准备到集合登车,一一去繁留简,连队全员出动长年保持在10分钟之内。

“习主席指出,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而基层官兵素质过硬靠的就是精细缜密。”当初,新装备列装不到一个月,赵云霄就提出要修改装备说明书上的装备操作程序。

各战位忙闲不均、分工不合理、耗费时间过多,“真正执行任务,耽误一秒钟,可能都要坏大事”。赵云霄带领几名操作员,开始了细致艰苦的试验摸索。

近百个环节步骤,赵云霄都要求用秒表掐算,每次训练还要全程摄像,大家反复对比分析,任何细节都不放过,2个月内尝试了30多种战位组合方式,最终将装备操作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编出一本详细到人员、精确到分秒的《装备操作程序》,在全旅推广运用。当年底,赵云霄带队在某联合演习任务中,运用新的操作程序牢牢占据了“战场”主动,受到了演习指挥部的通报表彰,并顺利通过了实战能力考核验收。

围绕真打实备的一个“备”字,赵云霄事无巨细的努力,似乎从来不知停歇。

新装备战术训练阶段,装备之间距离非常关键,如何既快又准地定位装备,成了赵云霄非要钻的“牛角尖”。

他在地上划出一道道刻度线,组织官兵搞起了队列训练,大家每跑一步,都要低头瞅瞅自己的步幅大小,日复一日的细训精练,让每名战士都形成了肌肉记忆,练出了自己的“固定”步幅。

如今,指挥车先“锚定”,其他号位随即向后转,朝着预定方位跑步行进,用自己的脚步就能丈量出各台装备距离指挥车的合理距离,这种“脚步丈量法”使完成阵地部署的时间比大纲要求缩短了一半,误差精确到10cm以内。

“只要关系练兵备战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精细求实,来不得一点假的虚的!”这句话说起来轻松,真正做起来,赵云霄不知担了多少风险。

那年参加实兵演习,赵云霄第一次单独带领小分队执行任务,与红方参演部队进行对抗。

演习第一阶段红方就针对性采取了多种措施,让赵云霄他们多次无功而返,直至战斗结束,也没能组织起有效地攻势。

初战败北,赵云霄拿着导演部的情况通报,多次复盘思考,终于发现了问题:红方部队作战素养高,指挥流转速度很快,虽说严格按照装备教材操作规程没错,但这样按部就班,就会浪费最宝贵的时间,错过最佳战机。

“要想斗过强‘敌’,咱就不能按常理出牌!”看着地域平坦、路面平稳的战场环境,赵云霄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干脆对操作教程进行优化,着眼实战效果实施展开环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作战反应时间。

这就如同枪弹射击中时刻处于最后待命击发状态——危险系数自然成倍升高。上级没有要求,顶这么大风险何必呢?好些战士都在替赵云霄“着想”。

“习主席说,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如果怕这怕那,什么都不敢练,一旦有战事,那就会不堪一击。演习场就是战场!”赵云霄没有犹疑,打破常规果断行动,实现了“突袭”的良好效果,成为红方部队心头之患。

演习结束后的情况通报,对赵云霄指挥的这次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很快这套紧贴实战环境的作战新流程被友邻部队推广使用。

从此,赵云霄一炮打响,重大演习、关键任务总少不了他。初夏的浩淼北疆,一场大规模演习,赵云霄带领的一支小分队在战场中扮演关键角色。

演习即将开始,导演部突然通报赵云霄所带分队:“经检测,你部作业未达标……”操作程序、设备状态、关键步骤……随队技师排除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原因,急得满头大汗。

会不会是受沙尘天气的影响?看着漫天风沙,赵云霄迅速调度所有的知识理论储备,铺开一张稿纸,推导、演算的公式一个接一个,最终他信心满满,调整装备部署、修正参数设置……几板斧下来,问题迎刃而解。

硝烟散去,赵云霄根据这次实战经验总结出该型装备极端条件下操作“28字诀”,为提高新型装备作战效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切从实战出发,关键要有过硬的本领打底。”赵云霄所在营教导员宋宏伟说,赵云霄敢于超越常规,超越教材,超越经验,弯道超车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苦学深研。

这些年,为了磨砺成刀锋上的刀尖,原本知识底子薄的赵云霄先后自学了《军事高技术与信息化战争》《装备操作原理》等60余本专业书籍,报考军事高科技专业自学考试,仅两年时间就获得大学文凭。他先后从事过4个专业、6个岗位主控操作员,做到了门门精通、岗岗过硬。

“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的人”

“理论考核达到95分以上、体重从150斤减到140斤、体能达标全部优秀……”班长张绍臻指着贴在自己衣柜上的红色“成长目标卡”,信心满满。然而,两年前他还是180斤的胖墩儿,军事考核成绩大都徘徊在及格线,仰卧起坐更是从没及格过。

2013年习主席提出强军目标后,赵云霄苦苦思索基层士兵咋干,才能落实强军目标。一次,在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时,赵云霄有了灵感:“习主席说,‘要把强军目标细化分解为部队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指标’。落实到每名战士身上,就是要制定自己的‘小目标’,把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部队发展、军队建设的‘大目标’才有基础支撑。”

赵云霄立即向连里汇报并赢得了支持。说干就干,很快一张张写着“姓名、成长目标、奋斗格言”的红色小卡片贴在了每个战士衣柜的醒目位置。“把自己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改掉”“每个月撰写一篇体会文章”“带领一班获集体嘉奖”“加强锻炼,练出八块腹肌”……一个个看得见、够得着的小目标,让每名士兵找到“差在哪”、绘好“成长图”,推动强军目标落实到每一名士兵、每一个战位。

“长远有目标,细微见真情。习主席指示,要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培养对士兵的感情。对我们一线带兵人来说,既要严抓严管,又要带兵带心。”这是赵云霄写在兵情日记里的一段话。5年来,他先后撰写9本工作手记、兵情日记,带过的300多名新老战士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他能张口就来。

2013年,赵云霄担任旅首个女新兵连副连长。女兵们刚入营,就碰到了被装号型不足、适体率低的问题,但找遍了全旅还有8套军装无法调换,军需助理员解释说:“按正常程序,上级调拨最快也得半个月,我这实在走不开,你们要是真的着急,只能自己跑一趟。”

赵云霄较上了劲,“军装连着军人形象,体现作风士气,这可不是小事,耽搁不得。”他拿着介绍信,扛着8套军装倒了3趟车,跑到100多公里外的上级军需仓库,不到两天,女兵们就穿上了合身的军装,看见赵班长满脸带着笑。

训练展开不久,他就发现女兵们热情有所下降,思乡恋家情绪开始弥漫。根据带兵经验和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赵云霄判断这是新兵入伍后的第一道坎——新训疲劳症。

一天训练间隙,他走到女兵中间,教唱起了《故乡的月亮》。结果,唱了不到一半,女兵们一个个眼中带泪,哽咽得唱不下去了。赵云霄一边指挥、一边说道:“没什么大不了,哭出来就好。”他鼓励大家坚持唱完,最后女兵们呐喊着唱完了这首歌,心中积蓄的乡愁和压力得到了宣泄。

赵云霄还坚持以情暖心、以严塑形、以身示范,总结运用看饭量、看站相、看笔记,听呼号、听歌声、听牢骚“三看三听”预见法,有力有效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夯实军政素质基础。

如今,赵云霄带出的35名女兵个个成长为班长骨干,3公里越野平均成绩始终保持优秀,旅队列会操女兵连连年第一。

处非常感情,当用非常之心。赵云霄在长期的带兵实践中感到:“爱兵就是爱自己,这种爱必须发自内心。”

战士小肖,5年时间换了4个单位,都反映作风散漫、培养困难,成了旅里有名的“刺儿头”“问题兵”。旅军务科长刘虎峰说:“云霄不是最能带兵嘛,让他试试。”

就这样,2016年底,“刺儿头”小肖来到赵云霄所在连。

“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的人。”带兵从没“失过手”的赵云霄暗下决心,要让小肖身入连队,更心入连队。当天晚上,赵云霄发现小肖的被子还没有邮到,就拿来一床被子对小肖说:“这是连里多出来的被子,你先盖着吧。”

几天后,小肖才知道,那床“多出来”的被子其实是赵云霄自己的,赵云霄盖着的是一床从包裹房翻出来的旧棉被。看着班长床上那床还散发着霉味的旧被子,小肖感到心里暖暖的。

小肖的体能基础差,3公里都跑不下来,赵云霄就一直鼓励他:“咱们连没有怂蛋,我相信你能行,我和你一起练!”从此,每天的休息时间,操场上都会准时出现赵云霄带着小肖训练的身影。投弹看米数、长跑查秒数、器械数个数,赵云霄表现出少有的严厉。一天、两天……两个月下来,小肖的各项训练成绩竟然超过了及格线。连里的战友对小肖的成长都很惊讶,他却说:“赵班长都38岁了,腿上还有伤,天天陪我加练,就是一块石头也被捂热了,不拼命好意思吗?”

其实,心被捂热的不止小肖一个。上等兵小刘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高中都没有读完,性格很孤僻。入伍后分配到赵云霄所在连,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小刘说“我觉得干什么都不行,干什么都比别人差”,这番话立刻引起了赵云霄的注意,经验丰富的他主动找小刘谈心聊天,给他安排任务,带他一起工作,手把手给他传授经验、教授方法。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刘的进步也一天天明显。深受感动的小刘开始了自己的“图强”之路:连队“每日一讲”活动中的精彩示范、五公里从良好到优秀的努力付出、班级公差勤务的主动担当,小刘就像变了一个人,2016年被评为了优秀士兵,2017年又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员。面对战友鼓励,他激动地说:“我感谢赵班长,他就是我人生的领航人,就是我前行的灯塔。”

习主席曾寄语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赵云霄说:作为士官骨干、带兵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他们扣好当兵的第一粒扣子,找到前行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士官长第一个字是‘士’,首先是一个士兵”

“讲自己信的,做自己讲的。赵班长讲的课大家都服气,就是因为他讲得好,做得更好。”旅里的官兵一提起赵云霄就竖起大拇指。上士潘双涛记得,一年冬天,赵云霄带着他和几名战士赴某地域执行演训任务。

由于其他战友都是第一次执行此类任务,对情况不熟悉,赵云霄决定一个人承担重点时段的值班工作。经常是每天一大早,他就开始值班,直到太阳落山才换班下来。

阵地设在一个陡峭难及的荒山顶上,饭菜只能从山下送上来,可等到了山上都已经凉透。晚上风吹树叶声和电机的马达声不断,令人难以入睡,没过几天,他就得了感冒,整日里咳嗽不断。随着演训进入关键阶段,任务不断加重,他的病情不断加剧开始发烧,经常是三天量的止咳糖浆,他一天就喝完了,随行药箱里的消炎药、感冒药、止咳药,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却仍不见好。大家都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说:“没事,忍忍就过去了。”就这样,赵云霄硬是撑了20多天,圆满完成了演训任务,工作成果填补了全军该领域的一项空白。完成任务的赵云霄一下子病倒了,战士们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由于病情严重医院都不敢收治,只得转院北京。医生检查后生气地说,“肺炎已经这么严重了,怎么才送来,再晚两天他就没命了!”一个月后,赵云霄才痊愈出院。

“党员就要当先锋,打头阵”,这是赵云霄入党以来始终笃信并践行的一条准则。

2016年12月的一天深夜,气温骤降,赵云霄所在营区的供暖管道突然破裂漏水,官兵连夜抢修。破裂的管道位于1米多深的地下,战士们找来风钻,三下五除二打掉了瓷砖,却发现下面是厚厚的混凝土层,满是坚硬的石头,尝试了几次,风钻都打不动。这时,赵云霄接过铁镐,脱下外套,“党员先跟我上!”说罢,抡起铁镐狠狠砸向混凝土层……就这样,连风钻都打不透的地面,硬生生被赵云霄带人给砸开了。

2015年,赵云霄所在旅被列为士官长制度试点单位,他众望所归,被选为第一批连士官长。战友们得知这一消息后,调侃道:“班长,你现在可是既带‘官’又带‘长’。”赵云霄脸色一正:“士官长第一个字是‘士’,后面带再多的‘官’,再多的‘长’,也首先是一个士兵。”

说到做到,赵云霄总是用无声的行动号召大家“跟他上”。从库房整理到经费统计,从菜地松土到猪圈打扫,一些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小活杂活,赵云霄不仅带头干,而且抢着干;他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却总是主动把奖金拿出来为连队修整生活器械、购置生活用品,自己连一件名牌衣服都舍不得穿;外出执行任务时,他安排战士们轮流休息,自己坚守在战位上……

这位从不搞特殊的士官长,为战士们立起了完美的标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赵云霄心中埋藏着一个此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那年5月,赵云霄随队奔赴边疆参加演习,演习中他们被配置在条件最艰苦的沙漠地带,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导演部高度称赞。当他怀着胜利的喜悦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拨通了电话,却听到电话另一头父亲抽泣哽咽的声音:“儿啊,你妈病重了,二十多天还没醒过来!”赵云霄心里咯噔一下,立即请假,匆匆踏上了归家的列车。当他一路跑进家门,两个弟弟一下子拥了上来,抱着大哥悲痛得泣不成声。此时此刻,赵云霄才真正意识到他最最亲爱的母亲已经真的离开了他。看着院子里的花圈和躺在棺木中的母亲,这位刚强的汉子一下就哭昏了过去。

醒来后,父亲颤颤巍巍地从柜子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他,那是母亲留给他最后的话:“儿子,也许妈等不到你回家的那一天了,可妈是想你的,多想再见到你,但妈知道你工作忙,不能分心,就没让你爸告诉你,你不要怪妈。妈知道忠孝不能两全,你尽忠就是守孝,爱国就是爱家。”赵云霄的泪水一滴滴落在薄薄的纸片上,思绪万千: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成了自己无法弥补的人生遗憾。

与家人们处理好母亲的后事,带着对母亲的思念,赵云霄又拿起行囊回到部队,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后来,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十多年的军旅生活让自己明白,部队就是我的家,我会永远像爱我的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部队,永远不会愧对母亲的期望!”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57135591 传真:010-57135591 网址:http://www.zhaoxingwenhua.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7032877号-1

http://www.5icool.org/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