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化虽是战国时期趙国创立的文化,但它的源头却不仅限于战国,也不仅来自故趙这片土地,因为趙国的建立者趙氏早已存在。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趙世家》,趙氏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虞夏之际,那时趙人与秦人共同的祖先尚居住在今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属于所谓“东夷”的一部分,其首领皋陶、伯益曾先后在尧舜禹领导的部落联盟中任职,并曾佐助大禹治水,他们的后人迁移到晋陕一带居住,但始终未曾完全抛弃旧的信仰和习俗,直到战国时期,趙人的墓葬习俗,包括墓向与葬式,还与秦人保持一致,而与东夷先民的葬俗相同。趙氏的祖先又曾历仕商周二朝,其受到商周文化的熏陶亦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趙文化更多的源泉却是来自春秋时期的晋国。约当两周之际,趙氏祖先去周适晋,并很快发展成为晋国内部著名的卿族,以至最后与韩、魏两家三分晋室。这期间,他们既是晋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晋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晋文化是当时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趙氏从晋国继承下来的也是华夏文化。但晋文化毕竟与春秋其他各华夏国家,如齐、鲁、卫、郑诸国的文化有所差别,因为晋人一直处在与戎狄打交道的环境中,使晋文化除了具备华夏文化讲求礼仪道德的精神外,还具备刚健尚武及善于与其他非华夏之民相互包容等特殊的气质。恰好,由于三分晋国以后的趙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晋文化中的这一部分特质主要赋予给了趙国,成了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趙文化的第三个来源是北方诸少数族群,即所谓戎狄。趙国所统治的民众中就有不少人由这些少数族群组成。还在春秋时期,晋国向北方“启土”的过程中,就不断有居住在晋国北部,包括今晋中、晋东南及晋陕交界一带的北狄族民,连同他们的土地一齐被纳入晋国统治的范畴,而这些地方后来大多数变成了趙国的领土。进入战国以后,趙氏统治集团更加紧了向四周,尤其是向北方和西北方向扩张领土的步伐,如趙襄子时期对北方代狄的吞并、趙武灵王时期对林胡、楼烦的征伐和对白狄中山国的兼并等等。这些少数族群部民既然成了趙国的一部分,必然要将自己的文化带入趙国,从而影响到趙文化的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