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站内搜索:
快 讯
快 讯
赵姓快讯 你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赵姓快讯 
趙武灵王
【更新时间:12/22/2014 11:36:43 AM】 【字体: 】 【打 印】 【关 闭
  

    赵武灵王,名赵雍,赵肃侯之子,生活期间在公元前340年—前295年,赵武灵王在位时,冲破守旧派阻力,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武灵王禅让王位,不幸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为武灵王。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十五岁的赵武灵王登基继位,魏惠王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当时赵国危机四伏,面临着五国灭赵的风险,给刚刚继位的赵武灵王以严峻考验。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赵武灵王在赵肃侯托孤重臣肥义的谋划下,采取了内强战备、外结盟友、拒五国精兵于国门之外等策略,魏、楚、秦、燕、齐五国使者见赵国重兵待客,戒备森严,而且赵、韩、宋联盟结成,不得不打消了占赵国便宜的念头。在参加完赵肃侯葬礼后,便匆匆离去,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阴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赵国转危为安,彰显了赵武灵王的英武睿智。

  魏惠王图赵不成,即开始着力弥补魏、赵裂痕,带领太子嗣到赵国祝贺赵武灵王正式即位。

  在其它诸侯国纷纷称王之时,赵武灵王谦卑处世,下令赵国人都称他为“君”。

  武灵王游览大陵时,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使他为之心动。武灵王在与下属饮酒时多次谈起梦境,吴广听说后,通过夫人把他的女儿娃嬴送入宫中,就是孟姚。孟姚特别受武灵王的宠爱,后立为王后。

  一次,武灵王召集肥义、楼缓等大臣议论天下大事,谈到中山国地处赵国腹心,早已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的北面是燕国,东面是东胡,西面是林胡、楼烦、秦国、韩国。赵国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如果不能富国强兵,国家很快就会灭亡。赵武灵王认为:“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离习俗的牵累,我们要在赵国进行改革,大力推行‘胡服骑射’,以胡人之技以制胡。不知你们意见如何?”肥义、楼缓都赞同赵武灵王的提议。可是以公子成为首的群臣都反对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认为这样是违背祖规,不得人心。

  武灵王知道这项重大改革会阻力重重,需要大臣们理解和支持。武灵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宣传推行胡服骑射的意义。同时重点做好家族主要成员的工作,首先从叔父公子成开始。

  赵武灵王派人转告公子成说:“寡人穿上胡服,将要这样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家事要听从长辈,国事要听从国君,这是古今公认的行为准则。子女不能反对长辈,臣子不能违背君主,这是兄弟们通用的道理。如今我制定政令,改变服装,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恐怕天下人要议论。我们穿胡服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愉悦心志。事情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功业才能完成。做有利于国家的事,行为不会偏邪;依靠贵戚的人,名不会受损害。所以我愿仰仗叔父的忠义,来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绁来拜见叔父,请您穿上胡服。”

  公子成说:“我听说中国是聪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万物财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可以施行的地方,是远方之人愿来观览的地方,是蛮夷乐于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抛弃了这些而穿起远方的服装,变更古来的教化,改易古时的正道,违反众人的心意,背弃学者之教,远离中国风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此事。”

  赵武灵王一看派人去说服不了公子成,便决定自己亲自前往公子成家再做工作。

  武灵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亲自请求他,说:“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剪掉头发,身上刺花纹,臂膀上绘画,衣襟开在左边,这是瓯越百姓的习俗。染黑牙齿,额上刺花。戴鱼皮帽子,穿粗针大线的衣服,这是大吴国的习俗。所以礼制服装各地不同,而为了便利却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会有变化,事情不同礼制也会更改。因此圣人认为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礼制不必相同。儒者同一师承而习俗有别,中原礼仪相同而教化互异,何况是为了荒远地区的方便呢?所以进退取舍的变化,聪明人也不能一致;远方和近处的服饰,圣贤也不能使它相同。穷乡僻壤风俗多异,学识浅陋却多诡辩。不了解的事不去怀疑,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不去非议的人,才会公正地博采众见以求尽善。如今叔父所说的是世俗之见,我所说的是为了制止世俗之见。我国东有黄河,和齐国、中山国共有,可是没有舟船的设施。从常山直到代地、上党,东边是燕国、东胡的国境,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如今没有骑射的装备。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舟船的设施,住在河两岸的百姓,将用什么守住黄河呢?改变服装、练习骑射,就是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韩相邻的边界。况且从前简主不在晋阳以及上党设要塞,襄主并吞戎地、攻取代国以便排斥各地胡人,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从前中山国仗恃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犯践踏我国土地,虏掠我国百姓,引水围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灵保佑,鄗城几乎失守。先王以此为耻,可是这个仇还没有报。如今有了骑射的装备,近可以使上党的地势更为有利,远可以报中山国之仇。可是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变服的名声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公子成再拜叩头说:“我很愚蠢,没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乱说世俗的见解,这是我的罪过。如今大王要继承简主、襄主的遗志,顺从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听从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头。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这时武灵王才开始发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来劝阻武灵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来的办法更适宜。武灵王说:“先王习俗不同,哪种古法可以仿效?帝王们不互相因袭,哪种礼制可以遵循?伏羲神农注重教化,不行诛罚;黄帝、尧、舜使用刑罚,但不残暴。到了夏、商、周三王,随时代不同来制定法度,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礼制。法规政令都顺应实际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礼不必只用一种方式,而便利国家也不必效法古代。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效法古代的学说,不可能治理今世。你们不懂这个道理啊!”经过赵武灵王耐心的说服,朝中大臣们基本上理解了推行胡服骑射的意义,这项政策终于出台实施。

  赵武灵王亲自选定地点,聘请胡人当教官,训练骑兵,鼓励民众养马习武,从此,赵国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战斗力大为提高。

  二十一年,进攻中山国。赵袑率领右军,许钧率领左军,公子章率领中军,武灵王统率三军,大败中山国,中山国献出四城求和,武灵王应允,收兵停战。

  此后多次发动对中山国的战争,大大削弱了中山国的国力,减小了赵国的威胁。

  二十七年武灵王将王位传给次子赵何,想让儿子自主治国,武灵王自称为主父,专事军事与外交。赵何即位,称为赵惠文王,肥义任相国扶佐惠文王。

  赵武灵王之所以废长子赵章,是因为赵何为吴娃所生,赵武灵王十分宠爱吴娃,吴娃生前从未对赵武灵王提出过任何要求,废长立次是赵武灵王对吴娃的一种补偿。

  赵武灵王穿上胡服率领士大夫到西北巡视胡地,并想从云中、九原直向南方袭击秦国,于是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秦昭王没有觉察,过后惊怪他的状貌特别魁伟,不像人臣的气度,立即派人追赶,可是主父早已飞马奔出了秦国。仔细询问,才知道是赵武灵王。秦人非常惊恐。主父所以要进入秦国,是想亲自察看地形,并趁机观察秦王的为人。

  惠文王二年,主父巡视新占领的土地,于是经过代地,往西在西河与楼烦王相会,并招收了他的士兵。

  惠文王三年,赵终于灭中山国。举国欢腾、论功行赏、实行大赦,设酒宴聚会欢饮五天。

  赵武灵王看到身材魁梧、精神萎靡的长子赵章跪下朝拜自己的弟弟,向北称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怜悯他,那时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做代国之王。当他征求肥义等大臣意见时,大家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从赵的长治久安来说,也不能两王并立,否则最终会后患无穷。赵武灵王欲封赵章为代王的想法,激发了赵章对王位的追求,辅佐赵章的田不礼又是一个势利小人,经常向赵章灌输通过政变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王位的思想,从此埋下宫廷政变的祸根。

  李兑、公子成、肥义等大臣预知赵氏宫廷将发生兄弟之间的流血事件,提前作好了保护赵王赵何的各种准备。

  一天,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非常令人忧虑。他们对我说得好听而实际上很坏,他们为人不孝不忠。我听说,奸臣在朝廷是国家的祸害;谗臣在宫中是君主的蛀虫。这种人贪婪并且野心很大,宫内得到君主宠爱就到外边行凶胡为。假传王命傲慢无礼,一旦擅自发出命令,也是不难做到的,祸害将要危及国家。如今我为此忧虑,夜里忘记睡觉,饥饿忘记吃饭。对奸臣的出没不可不防。从今以后,如果有人请见国王一定要同我见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挡他,没有变故君王才能进来。”信期说:“好极了,我会提高警惕的。”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览,分住两处宫室。公子章就利用他的党徒和田不礼作乱,诈传主父命令召见惠文王。肥义首先进去,惨遭杀害。信期就与惠文王一起作战。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到,调集四邑的军队前来镇压叛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了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任命公子成为宰相,封号安平君,任命李兑为司寇。公子章被打败的时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兑因而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由于赵章的缘故包围了主父,即使撤兵,我们这些人也要灭族啊!”于是就继续包围主父宫室。命令宫中的人“最后出来的人灭族”,宫里的人全出来了。主父想出宫但遭到阻拦,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雏雀充饥,三个多月以后饿死在沙丘宫。主父之死已确定无疑,惠文王才向诸侯发出讣告。

  赵武灵王不得善终的下场令人悲痛,但他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却名垂青史、流芳后世。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57135591 传真:010-57135591 网址:http://www.zhaoxingwenhua.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7032877号-1

http://www.5icool.org/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