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站内搜索:
快 讯
快 讯
赵姓快讯 你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赵姓快讯 
关于趙佗的叙说
【更新时间:12/16/2014 10:01:19 AM】 【字体: 】 【打 印】 【关 闭
  

一、真定故里及赵佗出身的推测

关于赵佗的身世,《史记》、《汉书》都只有一句话“真定人也。”真定即今河北正定,其余一无所及。究其原因,他的出身实在是无可称道的。且看三国时在蜀称帝的刘备,史籍说他少孤,母以织履为业,因居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而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曾封涿郡,便自称刘胜之后,却不能列举其世系而受司马光的质疑。又说父祖世仕州郡,所谓的“世仕州郡”,只有祖父曾举孝廉,官范令,是个县官。父亲怎样仕州郡,就连芝麻绿豆的官职也说不出来了。而史书对他的“显赫”身世仍津津乐道,仿佛真有其事。赵佗连自称的显赫身世也没有,其父祖无疑是无声无息之辈,倒是近人为了彰显南越王,说他是战国赵武灵王的第四代孙。

赵武灵王改革华俗,主张穿上衣下裤及鞋的胡服,教国人骑射,使赵国强盛一时,赵武灵王因而垂名青史。说赵佗是他的后人,不知有何根据。如果他有此渊源,史书肯定会大书特书,就算他父祖曾任一官半职,史书叙述其出身之时,也不会遗漏。汉文帝为了笼络赵佗,优待他在家乡的兄弟,这些兄弟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可以想象赵家虽然经皇帝扶持,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赵佗祖先的墓在旧石邑城北一十三里,今石家庄赵陵铺镇,明朝梁梦龙的《赵佗先人家》描绘其形状,说“高冢迭迭列道旁”,高高的墓冢似不是贫寒人家,那是赵佗发迹后,汉文帝为了平息他对高后的怨恨,下令把他的先人墓地保护起来给与恩惠。赵佗既称雄一方,光宗耀祖,其先人的墓冢才成了古迹。据说赵佗先人墓原有多座,经历代毁坏,现存主墓一座。真定在秦以前本是赵国的一个县,有人怀疑赵佗的姓氏就是由此而来的。我国古代有以封地为姓,赵佗的祖先若封在赵,必显于史册,既非因封得姓,这就说明他原来没有家族姓氏,便以郡城为己姓。秦代有名无姓的,多是下等人家,例如出土秦代的器物中,往往留下工匠的名字,好比兵马俑的制作者,经考古工作者仔细观察,发现留下了“宫欬”、“宫丙”、“宫疆”等名字在其制品上。“宫”是其宫廷工匠的身份而非姓,又有名“咸阳危”、“咸阳野”的,因他们来自“咸阳”因而以地冠名。他们有名而无姓,这就是当时社会下层人们的特征,赵佗可能属于这一类,以地名“赵”冠其名,后来演化为其姓。他字原作他、佗的同音,便写作“佗”或“它”。原籍河北的赵佗,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南越呢?他是随同王翦带领的军队进入南越无可疑问,那么他又是怎样投入王翦的军队的呢?这就难以考察了。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王翦率军平定赵国,赵佗或者就是在此时被征发加入王翦的军队。后来他又随军参与灭楚的战斗,战事结束,王翦及其部队留在楚地,及王翦奉命派军征南越,赵佗便在派遣的军中,随军入南越。这当然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测,为解释文献中空白的赵佗身世提供提供一些线索而已。

二、龙川县令

赵佗入狱后被放任命为龙川令,龙川属南海郡博罗县的东乡,据说有龙穿地而出,成穴流泉,因而以龙川为号。龙川虽握东江上游要冲,末置郡县之前仍没有处于显要地位。赵佗在龙川的时间,从始皇三十三年受命为县令始,至秦二世二年(前208)代任嚣为南海尉,头尾约有六年,史书全无其事迹,县祗知道他曾修筑龙川县城,在龙川故城,后改名佗城,现存城基遗址,城围约八百米。城内祀奉有康熙、乾隆年间重修的改建的南越王朝。龙川县治之西有他的故宅,唐时立祠,宋朝时改为光孝寺。后来他出了名,便留下一些传说或附会的遗址,现择其中流传较广的分述:龙川县西有淡溪,溪有竦石,号曰石亭。有山号曰营岗,其中有涧名营涧。据说涧之间常有铜弩牙流出。弩牙是弩上发矢的部件,这里出现弩牙,据父老传说是因当年赵佗的弩营驻扎在此。若有人收弩牙,风雨即至,船舟沦没。弩是古代杀伤力较大的兵器,弩营多是军中精壮士兵组成,赵佗带领的弩营或曾在此驻军,但后人把它神化了。石溪乡友孤石,名越王阙,下有石镬,可容数十斛,常有水悬注而不溢。这是一个特殊的地貌,也附会为赵佗的遗址。据紫金县列出的介绍,县,有越王石,位于古竹镇留洞村,所谓“石”实一呈褐红色的大石山,四面陡峭,仅有一路盘绕而登山顶。山岭有一口越王井,水质甘甜,终年不涸。四周有马仔洞、一线天、风隆洞、越往榻等。山左侧有田螺山,右侧有狮子岩。相传赵佗曾到此山观赏,卧于一块石榻上,故后人称石榻为“越王榻”,称此石山为“越王石”。若攀至绝顶,举目远眺,浩渺东江若带,百里田畴如织。越人敬慕赵佗,况且他又做过皇帝,后人便将一些依附于他名下。据五华县志记载,赵佗接受汉朝南越王封号后,在他早年的发迹地华山脉系紫金山下(今五华华城镇)修筑长乐台,经考古发掘,证明此台确实存在。五华县华城西南发现的南越王长乐台遗址,发掘出长20多米,宽1.5米左右的以角砾和河砺石块铺成的道路,一直延伸到两座小型建筑基址前。山顶平台上是大型回廊式建筑基址,主体宫殿约占地500多平方米,绕主体宫殿的回廊呈“凹”字型。在主体宫殿附近,还发掘出数个辅助建筑遗址,出土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和瓦当、板瓦、筒瓦均饰绳纹,瓦当饰卷云箭镞纹。由于主体宫殿的格局与当时中原地带的传统建筑相似,据认为它具有汉越文化融合的风格。

 

 

                                     (摘自胡守为《南越开拓先驱赵佗》)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57135591 传真:010-57135591 网址:http://www.zhaoxingwenhua.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7032877号-1

http://www.5icool.org/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