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站内搜索:
文学艺术
散文诗歌小说
书法绘画摄影
工艺园艺
其它
散文诗歌小说 你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散文诗歌小说 
 
夜袭阳明堡英雄趙崇德的家风
 

电影《夜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故事。影片中三营长赵大力的人物原型,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3营营长赵崇德。70多年过去了,在赵崇德的家乡商城县伏山乡七里山村,仍有他的故事在传颂。

◎旧宅

59岁的赵业富站在二爷赵崇德旧宅门前,拨通了哥哥赵业俊的电话。

他的手中,还拿着一本《赵氏家谱》,颜色已经泛黄。电话里,赵业富向哥哥询问二爷的抗日历程,但是被婉拒了。

“这是他一贯的作风。”赵业富说,父亲在世时,经常告诫他们兄弟三人,生活就是要平平淡淡,不要惹事,不要乱说话,不要占便宜。

在赵业富看来,这是赵家家风的体现。

赵业俊是赵家“业”字辈的长子,和赵业富同住在伏山乡杨桥村。赵业富和赵业友分别排行老二和老三,赵业友在苏州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三人同为赵凡近的儿子,而赵凡近的父亲,正是赵崇德的哥哥——赵开道。

家住伏山乡杨桥村的赵业富,是9月10日上午来到相距7公里左右的七里山村新塘湾的。这个小村,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

那天,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在空中,茶田、稻田、池塘中的鸭子,与路边清澈的溪流,完美地诠释了这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内涵。

在去二爷赵崇德旧宅的路上,赵业富不时地弯腰薅掉没过膝盖的杂草。走走停停,终于在一个老宅子前停下。

木门斑驳,砖墙上刷着的黄土,让眼前这个旧宅沧桑尽显。而作为过继给赵崇德的孙子,赵业富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里。

在新塘湾,乡亲们更愿意称呼赵崇德“开逵”。

“这才是他的原名,赵崇德是他到部队后改的,叫开逵,更亲。”赵业富说,自二爷17岁从家乡“偷偷溜走”参军后,就再没有与家人联系过。

◎“我在金刚台脚下住”

赵崇德的出生地商城县,位于大别山北麓。当年,曾有8万多子弟为革命捐躯,著名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从这里响起,之后久唱不衰。

伏山乡政府文化中心主任张志成说,赵开逵自幼生性好动,秉性刚强,聪颖灵巧。1929年5月商城起义爆发后,他参加区少年先锋队,并任小队长。1930年,16岁的赵开逵加入红军队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赵崇德担任129师385旅769团3营营长。9月,部队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在山西忻口战役中,八路军配合国民党部队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而八路军“以弱胜强”夜袭山西代县以南日军阳明堡机场的战斗,就是一个经典战例。

忻口战役开始后,日军飞机疯狂轰炸。10月19日,部队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而夜袭任务由赵崇德具体指挥。

当日深夜,赵崇德率领部队渡过滹沱河,悄悄抵近机场。随后,爆破部队与守卫机群的日寇绕着飞机展开激战。

在消灭了守卫机群的敌人后,各个爆破组跃上飞机,砸碎驾驶舱玻璃,将一捆捆手榴弹扔进机舱里,随着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响起,24架飞机全被炸毁,机场地面设施也全部被摧垮。

3营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营长赵崇德命令部队迅速撤出战斗,就在他指挥部队后撤时,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

在赵崇德奄奄一息之际,有战友问他家在哪里,他告诉战友,“我在金刚台脚下住”。

如今,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金刚台,是当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当放长假,来这里旅游的人数不胜数。

55岁的七里山村村民蔡仙华说:“当时我大爷爷和他一同去参军打仗,当他打完仗回到家中,收到赵开逵的阵亡通知书时,失声痛哭。”

◎赵开逵“回家”

如今,阳明堡飞机场已经成为红色遗址。

这场被后人称为“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的阳明堡大捷,有力地配合了抗日友军的忻口防御作战,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次战斗是共产党部队唯一受到蒋介石现金奖励的战役。

阳明堡战役虽然赢得酣畅淋漓,却未能换来“开逵”的荣归故里,他长眠在了异乡。

在山西忻州市忻府区忻口村,修建有忻口战役纪念墙。纪念墙上有忻州市委、市政府撰写的纪念碑文,碑文还记录了毛泽东盛赞此役为国捐躯的郝梦龄、刘家麒、郑廷珍等两万余名爱国将士和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而英勇殉国的赵崇德等八路军健儿:“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上世纪50年代,赵家人一直牵念战死沙场的兄弟赵崇德,听从当地一个阴阳先生的建议,想出一个安葬赵崇德的良方,将一个写有“赵开逵”名字的灵符放入一个骨灰盒当中,葬在赵家新塘湾旧宅附近的半山腰当中。

每年清明节和正月十五,赵家后代都会来到坟前,祭拜赵崇德。如今旧宅已被同村村民修复后继续居住。

◎英雄后代的心愿

事实上,在赵崇德参军走后的一年多之后,“为躲避风声”的赵开道一家来到了江西省,一待就是8年。而赵业富印象中的三爷赵开云,则去安徽省,再也没有回来。

8年后,赵开道选择重回家乡伏山乡。

“俺爸跟着俺爷从江西回来后,种一家吕姓人家的田,种了好几年。”赵业富说,这期间,有人从部队送来了英雄牌,当时俺爷不敢收,革命还在进行,国家还没有解放,为了息事宁人。后来,英雄牌就被安放在商城县烈士陵园。

赵业富的三爷赵开云的后代,一个名叫赵凡明,随同父亲在安徽居住,另一位名叫赵凡义,是名军人,在西藏当兵的时候去世。

如今,赵业俊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温州从事机电维修工作,一个随同从事管理工作的小叔赵业友去往苏州,从事橱柜生意;赵业富的儿子,在南京的一家网络公司从事IT方面的工作,而赵业友的小儿子,在杨桥村小学念书。

赵业富说,他希望县里能够为赵崇德盖一个纪念馆,让更多的人知道商城出了这样一名为国捐躯的好战士。(东方今报(郑州)□记者 高晨)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57135591 传真:010-57135591 网址:http://www.zhaoxingwenhua.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7032877号-1

http://www.5icool.org/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