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8日凌晨两点,我们登上新航班,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起飞,上午10点多到达此次西欧考察的第一站——雅典。
雅典是希腊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希腊东南阿提卡半岛之上,滨海环山,面积四百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多万,名称源于智慧女神雅典娜,为古希腊和古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一位女性地方陪同已在海关外等候。她领我们登上大巴,先作自我介绍。姓赵,来自沈阳,在国内已有两年多导游经历,到希腊自费留学一年多,为了生计,兼做华语导游工作。接着,滔滔不绝地介绍希腊的基本情况。
车子在公路上奔驰。一轮红日还在地平线内躁动,天边无云,橘红正浸润着深蓝。远处的山在朦胧中展示着灰白色调。近处的橄榄林,一片连着一片,树上结满密密麻麻的果子。橄榄,在《圣经》里是祥和的信物,常喻之为和平的象征。希腊人传说,当年人们选择城市保护神时,雅典娜运用智慧,以橄榄作为礼物相送,从而战胜对手,赢得信任。自此,城市便称“雅典”。希腊人以食橄榄油为主,现在人均寿命达70岁以上,据说与长期食用橄榄油有关。
路上的车子很少,人们似乎还没有从梦中醒来。这里上午9点上班。夏日,下午2点至5点,是午休时间,政府、商店、银行都没人上班,办事必须等到5点后。夜晚9点用餐,很多人到饭店边吃边喝边聊,直到凌晨。人们的工作节奏慢腾腾的,偌大的工地稀稀拉拉几个人,很难看到国内虎气生生的劳动场面,工作效率的高低不言而喻。
雅典没有多少高层建筑,街道、马路较窄,旧城没有大的改造,又无财力开辟新区,交通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都市的需要。汽车无专用场地停放,只有停在马路上。在市区穿行,只见几乎能停车的马路两旁都一辆挨一辆地停着小车,交通拥塞可想而知。尤其令政府头疼的,是举行大型活动,车辆难以疏通。能采取的措施只有两种,或者放假,或者戒严。我们到达这个城市的当天,正值国家胜利纪念日,全市放假,政府在市宪法广场举行庆祝活动。通往广场的要道全部戒严,道口停着警车,荷枪实弹的警察神气活现地站在那里。至于平时,出台的办法是,单日单号车通行,双日双号车通行。老百姓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买几辆,无论单日和双日,都有车辆可以上路。政府也拿他们无法。我们的车子左转右拐,绕过戒严区域,驶往卫城。
卫城有公元前5世纪兴建的崇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据说是希腊人团结御敌,以弱胜强,打了胜仗后,以战利物品为基础,在卫城山巔兴建的。这座举世闻名的巴特宏神庙,是希腊人历史的辉煌和骄傲,现在也是全城人抬头瞩目的地方。还在山脚下,透过密密的橄榄树,就清晰可见巨大的石柱高耸在山顶。拾级而上,走入这个充满神话的地方,看着一根根合抱粗直指蓝天的石柱,心灵受到了震撼。可惜的是,神庙仅剩四围石柱而已,其他部分早已毁坏。好在神殿的一侧,修有一座博物馆,部分搜集陈列了一些神殿昔日的雕像,使游客可以窥见一斑。为了迎接2004年在这里举行的奥运会,欧共体资助雅典上千万欧元,修复象征民族之魂的建筑物。工地上堆放着修复用的石料,高大的脚手架已搭在那里,只是没有见到施工人员。随后在市中心参观宙斯神殿,情形与这里相差无几,巨大的规模仅存十几根大石柱,修复工程难度很大,耗资颇巨。
下午,我们来到宪法广场。为上午庆祝活动所搭的台子还没来得及拆除。广场一侧是议会大厦,大门紧闭。两座岗亭,分设大门两旁。每亭边各有一位身材魁梧,着古代希腊武士裝束的卫兵持枪守卫。脚穿大鞋如船,鞋头上缀有红缨,身着白色短裙,长袜显露,胸前腰间有不少饰物,头戴红缨帽。换岗时,礼仪机械繁琐。不少游客争相站到两个“古人”身边,合影留念。而那二人则一动不动,目不斜视,俨然两尊古代武士塑像。他们站在那里,说是侍卫,其实不过一种礼仪而已,并没有保卫议会大厦的实质意义。
宪法广场的对面是步行街。两边全是卖小商品的门店。店面的马路旁,摆着不少地摊,多是黑人经营,卖些电子表、手提包、皮带、打火机之类。据说外来人到希腊,为了多挣钱,一方面找个相对固定性工作,再抽空搞点第二职业。但第二职业常受当局有关职能部门的查处,遭遇罚款。我们走过一条街,又进入另一条街。只见一些西式餐馆门前,都摆着若干桌椅,类似于我们的街头大排档。餐馆内空无一人,而餐馆外却座无虚席。男男女女,相对而坐,吃西餐,喝咖啡,聊闲天。还不到4点钟,这些悠闲的食客就已泡上了马拉松式的消遣,真是难以理解。其间,有“小乐队”助兴,有拉小提琴的,有弹吉他的,有摇手鼓的。当他们接受到食客的硬币回赠时,便挪到下一个餐桌前。我不禁在心里感叹:西方的乞讨,与伸手缠要相比,目的相同,手段却显文明多了。
接着,我们来到1896年建成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第一届奥运会就在这里举行。体育场呈椭圆形,中间是比赛场地,四周是台阶式看台,可容纳五万多人入场观看。据介绍,第一届奥运会原计划在法国举办,后来考虑到希腊是发起国家,又改定在希腊。希腊当时财力不济,就发动富人捐资,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那时雅典仅十万居民,运动会期间却来了十三万人。比赛结束,美国总分第一,希腊第二。马拉松长跑冠军,被希腊一位送牛奶的工人获得。他长年累月,奔跑于用户之间,无意间练就了坚强的毅力和飞毛腿功夫。运动会结束后,又干他的本行去了。值得一提的是,以后各国的体育场,都没有超出这个体育场的模式。它如今已成为历史建筑,供人参观。为了迎接下届奥运会,德国正帮助修建新的体育场,市内轻轨铁路也在修建中。
午餐被安排到一家温州人所开的“楼外楼”餐馆。十人一桌,五菜一汤,说不上吃好,只能算吃饱。店老板三十多岁,在罗马尼亚开了十年餐馆,如今与其家族十多人转移到希腊,在雅典市开了三家中餐馆。他说,来雅典一年多,租房费不贵,税收也很优惠,既没有官员的为难,也没有痞子的骚扰,店开得很平和。他很自信,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同胞来希腊会越来越多,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现在接纳的当地人为多,但正常情况下午餐不开,下午5点开始有客,9点以后人最多,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
希腊历史悠久,曾是历史上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12世纪,迈锡人在卫城山筑墙。公元前8世纪,伊奥尼奥人在这里建立奴隶制城邦。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中海文化、哲学、艺术中心。希腊的文字、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影响久远。希腊早期虽然弱小,但精诚团结,所以在外敌入侵时,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后来,精神涣散了,支柱模糊了,先后并入罗马版图,从属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占领。长期的外人统治,影响了希腊经济与社会发展,许多文明古迹也惨遭破坏,就像中国的圆明园被毁一样,现在仅能看到遗迹。20世纪50年代,这里经济水平发展还不错,但近几年来,发展的步子不大,经济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比较靠后。工业除造船之外,排不上名次。航运业较发达,旅游业也是一项重要产业,但政府对此有政策性保护措施,限制外国人来此开办旅游公司,也不轻易让外国人做专职导游。
夜宿于星级酒店,回忆一天的见闻,久久难寐。纵观其历史,大有“失落的文明”之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也不能墨守成规。如果没有不问断的创新发展,就不可能保持兴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