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站内搜索:
文学艺术
散文诗歌小说
书法绘画摄影
工艺园艺
其它
散文诗歌小说 你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散文诗歌小说 
 
趙德润:富春山水的诗画传奇
 

富春山水的诗画传奇

                   ——《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纪实

 

这是一江山水带来的诗画传奇。这条江名叫富春江。

富春江上溯新安江,下接钱塘江,两岸山水清秀,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人文底蕴丰厚。这里有先古时期“药祖”桐君老人结庐处——桐君山;春秋战国时伍子胥逃难处——子胥渡;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地——严子陵钓台;盛唐刘长卿隐居的碧河别墅;宋朝方腊的点将台。

自南北朝谢灵运、吴均开启了吟唱富春山河先河以来,这里就成了历代文人骚客竞相游历、歌咏描绘的地方,备受世人瞩目。唐代白居易、杜牧、孟浩然,宋代范仲淹、苏轼、陆游、杨万里,元代杨维桢,明清刘基、宋濂、袁牧、阮元、李渔,以及近现代的郭沫若、郁达夫、夏承焘等诗文大家,都在此留下千古吟唱。

翻读中华书画,古有赵孟頫、鲜于枢、黄公望、沈周、徐渭、董其昌、恽寿平、浦华等在此翰墨留痕,今有齐白石、陈半丁、黄宾虹、赵云壑、朱屺瞻、吴湖帆、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钱松喦、傅抱石、江寒汀、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陆俨少、陈少梅、谢稚柳、吴青霞、黎雄才、白雪石、宋文治、吴冠中、程十发等在此丹青写照

一江山水汇聚成色彩徇烂多姿的文化长河。

2010年3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追古抚今,动情地讲述了《富春山居图》分藏海峡两岸的故事,怆然感慨:“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的热血之辞,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之情,让富春山水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新富春山居图》系列活动的帷幕从此拉开。

 

一本杂志的总理情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距天安门广场200米,前门东大街11号,有一处幽静院落。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中央文史馆所在地。与它合署办公的,是国务院参事室。近年,小院里的不少文化事儿,多由这两家国务院直属单位默契合办。”这是《人民日报》记者陈振凯对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一段描述。

2009年7月29日,一本刊名为《中华书画家》的杂志,就在这个小院里诞生了。这是一本由国务院参事室主管、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大型期刊,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58年来第一本公开发行的馆刊。在中国成千上万的期刊方阵中,它一出生就与众不同,得到了日理万机的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注和厚爱。

2009年8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天牧、欧阳中石、傅熹年、靳尚谊,祝贺《中华书画家》杂志创刊。温家宝在贺信中说:“中华书画家杂志创刊,馆员们有了新的笔耕园地,可喜可贺,中华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史研究馆创建至今,诸多先生耆年硕学,艺术造诣高深,一支毛笔,一张宣纸,留下了传世佳作;同时甘为人梯,热心提携新人,为中华书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作出了宝贵贡献。希望杂志社以‘弘扬经典,推崇大家’为己任,广泛团结海内外书画艺术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马凯国务委员在《中华书画家》创刊座谈会上亲自为杂志社授牌,发表了《传承发展繁荣中华书画艺术》的长篇讲话。他要求把总理的殷切希望落到实处,把《中华书画家》杂志办成特色鲜明、厚重典雅、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国家级大型专业期刊。

2010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来到中央文史研究馆,为中央文史馆馆员、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祝寿。在小院里,温家宝说:“《中华书画家》办得很好,我每期都看。”总理的勉励,让《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同仁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庚寅年的机缘

(黄公望作画,烧成两段,分藏两岸,总理期许都是农历庚寅年,不能错过历史机缘,杂志社这一年开展系列活动)

4月,《中华书画家》杂志社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介绍分藏海峡两岸经典书画作品的增刊——《同根的文明》。选入增刊的传世之作,分别体现“富春合璧”、“双清汇流”、“三希聚首”、“宝帖归匣”及“岁岁欢庆”五大主题,两岸学者深度解读国宝画里画外,两岸故宫专家深情讲述国宝背后故事。

5月,杂志社与北京优派克公司合作,获得两岸相关机构授权,成功复制“合璧”《富春山居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欧阳中石、侯德昌、程毅中、傅熹年、沈鹏、舒乙6位馆员题跋。在北京故宫太庙举办的“同根的文明”吟诵真赏会上,海峡两岸文艺界人士携手共贺《富春山居图》精彩合璧。

7月,复制合璧的《富春山居图》由欧阳中石先生现场题写“丹青国宝,鉴揽同心”,被首都博物馆收藏。10月,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日 “热爱地球,拥抱明天”活动论坛上,这件世博会特许商品又被联合国收藏。

2010年8月,《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提出邀请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共绘《新富春山居图》的设想。以表达广大书画艺术家对温家宝总理期许的祖国和平统一心愿的积极响应,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通过对以富春江地区为代表的祖国秀丽山河的描绘,推出艺术当随时代的经典传世之作;通过创作活动广泛团结海内外书画艺术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这一设想得到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的赞许,历时一年的《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序幕由此拉开。

 

决策者与主创画家

2010年7月底的一天,中华书画家杂志社专题汇报策划组织《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的设想。陈进玉主任以敏锐的眼光拍板定案,明确指示:“要干就要干好,要把宋雨桂这样的山水画大师请来参与。”

在《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中,陈进玉一直关心、支持和推动这个活动的开展,从鼓励企业家赞助支持,到感谢书画家热心参与;从协调各部门配合帮助,到联系国务院领导考察指导,他以自己个人特有的魅力和资源,积极领导和推动创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既是高瞻远瞩的领导者,又做热心服务的参与者。

分管《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的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明明,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他不但有扎实的艺术功底,而且有丰富的组织经验。他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仔细分析梳理,点名让台湾著名画家江明贤担任台湾方面合作画家,亲自带队到富春江流域采风写生,邀请画坛名家出谋献策,倡议组建艺委会并担任主任,为整个创作活动进行艺术把握。在长达66米的画卷收笔定稿的日子里,他同主笔画家宋雨桂一道连续挑灯熬夜挥毫修补,是名副其实的倡导者和创作者。

邀请名家担任主笔为主创作长卷之外,另外邀请海内外60名画家参与,单独创作与富春江有关的画作,既可有点有面反映富春江的秀丽景色,又可让画家充分展示个人艺术特色。都与60有关。60年一甲,60又是中国传统的吉利数字,何况画成展出时,恰逢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之庆。于是,新的创作方案就这样敲定下来了。

令人欣慰的是,宋雨桂和江明贤,不仅仅是海峡两岸著名的山水画大家,艺高才绝,而且身份特殊。大陆主笔宋雨桂先生身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又兼民革中央书画院院长、民革辽宁省副主委等社会职务,是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大师。台湾主笔江明贤则是20多年前第一个冲破禁区,在大陆举办画展的台湾画家,是台湾中生代最负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画家,有着“跨越海峡两岸艺坛使者”的美誉。

宋雨桂、江明贤、王明明三位主创画家周围,另选三位得力助手:辽宁美协副主席刘震力、鞍山美协副主席黄洪涛、《中华书画家》常务副主编王广涛。

 

丹青不知老将至

20世纪30年代末出生在山东临邑的宋雨桂,号雨鬼,在画坛有“鬼才墨仙”之誉。他做过工人,当过兵,从小在母亲的启蒙下爱上绘画。1964年,宋雨桂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从事美术工作。他的作品精微大气、笔墨交融、干湿互施、色泽淡雅、淋漓尽致,深受藏家喜爱。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就这样赞誉宋雨桂:

君友宋雨桂,倜傥豪放士也。他站在美术史群峰之间,以自己睥睨千古、雄视一世的胸襟,打开了天门的一角。他用淋漓酣畅的笔墨,宣泄自己博大、苍莽的怀抱。他的画有一种震撼感,一种幻化力。当你在画作一番遨游,你会与宋雨桂神遇而迹化,宛若你读东坡、稼轩的词,抡铁板唱“大江东去”,拔铜楚吟“千古江山”,心潮激越,豪情满怀。

就是这样一位书画艺术大家,在2010年秋月,开始行走一段崭新的艺术之旅。

“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2010年11月,宋雨桂和江明贤等第一次来到富春江畔采风,就被眼前奇异秀丽的景观所吸引。他们开始细心收集相关资料,琢磨图卷局部,构思画中细节。

同年12月,王明明和宋雨桂、江明贤一道踏上富春江采风写生之路。这一次,他们乘车沿江而上,坐船顺流漂游,还借助直升机从空中俯瞰富春江流域的地理布局,从水、陆、空不同的角度考察领悟富春山水之形貌精神,将富春山水完整地收纳胸中。

2011年新年的钟声响过不久,宋雨桂就随辽宁省经贸文化参访团赴台访问,在台湾举办画展,广泛听取台湾同胞对他艺术创作的建议。期间特意安排时间拜访台湾主笔江明贤,与其切磋笔墨,共商《新富春山居图》创作事宜。

3月,宋雨桂进京参加全国两会,共商国是。中间他仍不忘《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借会议空隙邀请全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冯骥才等同道再商画卷创作,以期精益求精。

4月,正是富春江春暖花开、碧水染绿的美好季节,宋雨桂第三次来到富春江,为画卷寻找美好的记忆。

5月和6月,掌握了大量创作素材的宋雨桂全身心投入《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之中。画室白天光线不宜辨识色彩,他就夜以继日,挑灯夜战。通常白天带着助手开会讨论,或去博物馆查看资料;夜间通宵达旦挥毫泼墨,笔耕不辍。期间宋雨桂年逾九旬的老父亲多次患病住院,患难与共的爱人不慎骨折受伤,他既要照看老伴父亲,又不能耽搁画卷创作,有时连一口热饭也吃不上。面对忠孝难以两全的选择,他毅然把创作放在第一位。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事后在考察指导《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时指出,宋雨桂先生创作背后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要和画卷一起弘扬。

7月,《新富春山居图》创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宋雨桂放弃了一切社会活动,带着助手来到北京,住进陶然亭公园的一家小宾馆,和江明贤、王明明一起,对画卷作最后的修补润色。想不到一住又是一个月。

从2010年9月接受创作任务,到2011年8月完稿,历时一年,宋雨桂用独特的认真态度和创作精神,完成了国学大师饶宗颐跋文所说的“一时之盛举,百代之瑰宝”的《新富春山居图》主创任务,向社会、向组织、向家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在画卷题款中以美酒加激情记录了这次不平凡的创作历程。

和宋雨桂一样,台湾主笔江明贤也为画卷的创作作出了巨大努力,倾注了一腔热情。他自接到电话邀请后,当即答应参与,仅用半天时间就推掉了原先安排安排得很紧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办妥赴富春江采风写生的手续,开始《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

在过去的10余个月里,江明贤也是三赴富春江采风,多次往返北京与台北之间,商讨《新富春山居图》创作事宜。不厌其烦地帮助联系台湾画家参与活动,接待媒体采访,宣传活动意义。2011年7月13日,江明贤在给杂志社的电子邮件中写道:“半年来,我几乎足不出户,闭关作画,作品虽不满意,却是劳心劳力辛苦之作。”

这真是,一江春水两岸画,两样笔墨一样情。

 

万紫千红满园春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几位长卷主创人员紧张搜集创作素材,精心构思创作画面的同时,另外组织邀请各地有代表性画家参与创作活动也在有序展开,并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

2010年10月,各省市区文史研究馆接到《中华书画家》杂志社请求帮助推荐画家的函件后,均以最快的速度推荐最具地方代表性的画家参加活动,一些省市的馆员画家主动找到主办单位,积极要求参与活动,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张杰还专程来京推荐,让组织者深受感动。

1914年出生的中央文史馆馆员黄均,是祖籍台湾淡水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因为年岁不饶人,黄均不便前往杭州富春江采风写生,特意委托儿子黄麟前往,通过摄像机带回富春江的秀丽景色,父子俩共同创作一幅《结庐在此必有大作》的画作参与活动。

曾为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书写“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而引人瞩目的中央文史馆馆员侯德昌,两三年前刚去过富春江,此番因事不能再度前往采风写生,通过在《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担任编辑部主任的学生耿安辉的帮助,合作完成了一张《江山清趣图》参加活动,演绎的是师生合作参与的故事。

日本京都造型大学终身教授李庚,是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儿子,他出国数十年,是在国外有很大影响的画家。闻听活动消息后主动请缨参与。2011年4月在富春江采风期间,他巧遇在北京画院担任艺委会主任的哥哥李小可,创造了兄弟俩第一次共同参加国内绘画活动的记录。

著名美术评论家万青力是李可染、陆俨少的得意门生,因旅居海外多年,内地很少看到他的画作。尽管事务繁忙,但他接到活动邀请后,还是毫不犹豫地推掉其他事务前往杭州。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研究黄公望多年,经常用《富春山居图》作案例教学,此番有缘实地考察,实在是良机难得。”为了画好参与活动作品,他先后画了四张画稿,直到活动截稿时间,才从中挑出最满意的一张作为参加活动作品。许多行家看了他的画作,都赞不绝口。称之是传统功力最浓厚的画作。

台湾画家白宗仁是一位热心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活动期间刚刚完成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学业。听到活动消息后,他主动通过担任活动顾问的导师欧豪年推荐,积极要求参与创作。就这样,他的热情使原定10位台湾画家参与活动,变成11位。活动期间,白宗仁还积极穿针引线,帮助联系在美国度假的欧豪年教授为画卷题跋,宣传活动,展示两岸文化交流使者的形象,使组织者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力量。

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远,是国内外著名的画家,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他不但积极推荐画家参与活动,为活动作品进行艺术把关,还在百忙之中应邀精心创作了一幅表现富春山水的画作送展,让看惯了他人物画作的同行大为叹奇。

浙江文史馆馆长梁平波不仅是著名画家,还担任过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常务副主席,是画坛为数不多的高级干部。他参与活动创作的《水上婚礼》一画,很早就送到组织者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不仅让人看到他非凡的艺术功底,也让观众对富春江的风土人情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让组织者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支持力量。

类似的故事可谓胜不枚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是在夜半时分赶到富春江采风的。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的侗族画家杨长槐,是在组织者通过多种途径都联系不上,在最后时刻由文化部艺术交流中心策划人余根晖帮助联系的,接到邀请后仅一周时间他就把画作从贵州送到北京;澳门画家杨大名为了创作好作品,曾数次往返澳门与杭州之间,画了几十张稿图。年逾九旬的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山水画家克服了种种困难,专门创作了一幅《江山多娇图》,从山东送到北京参加活动。著名画家、广东文史馆馆员吴静山,则是在北京家中被盗,又将赴香港举办画展的百忙空隙,挤出时间来参加活动的。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藏旅画家尼玛泽仁是班禅的特聘画师,为了多搜集创作素材,在富春江的采风期间多次掉队误了用餐。此外,著名的老画家苗重安、张复兴、郭公达,中青年画家刘震力、黄洪涛、丁杰、白云乡等参与活动的画家,都有令人难忘的故事,是他们为这次活动谱写了一曲恢宏动人的《新富春山居图》创作交响乐章。

在令人感动难忘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小小的遗憾。如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题跋时就提及,“惜身滞海外,未克参与其役”。擅长工笔花卉创作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刘继瑛,专门为活动构思了一幅以富春山水为背景的画作《春到富春江》,遗憾的是因年事已高,身体欠恙,到最后截稿时间也没能如愿完稿。一些原本积极支持,也曾表态参与的代表性画家,如中央文史馆馆员龙瑞、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杭州画院院长姜宝林等,因诸多繁多,或后续联系不畅等因素,没有作品参与活动,让组织者有一种遗珠之憾。

2011年5月,中央文史研究馆诗词组馆员程毅中、赵仁珪、白少帆等,专门约请中华诗词学会的有关领导一起赴富春江采风,为活动创作诗词。五月的富春江,已掀起了阵阵热浪,常常让这些年已七八十岁的老人热得浑身湿透,走路也很费力。但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疲劳,短短的三天时间就创作了40多首诗词,使《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更现诗画合一的传统文化特征。

在这许多无怨无悔的支持和帮助下,《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活动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记录。

 

此卷不输子久画卷

2011年7月23日上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副主任王明明陪同下,专程来到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国家画院长青轩艺术交流中心,看望正在作最后修改的主笔画家宋雨桂和有关人员。面对60多米精彩画卷,马凯感到非常震撼,或低腰细察、或极目眺望,压不住喜悦地说:“长卷从宏观上看,非常宏大,非常有气魄;从微观上看,非常细致入微,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具备传世条件,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之作,也将可能成为传世经典。

在观赏之后的座谈会上,马凯充分肯定这次活动的运作机制,还就作品在表现新时代、新景色、新情感、新技法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7月28日,国内著名的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薛永年、刘曦林、尚辉等也来到陶然亭公园国家画院长青轩艺术交流中心,对《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得失进行研讨。这些饱览国内外艺术珍品的评论家,对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主办的这次创作活动,给予了空前的肯定,认为画卷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巨制,画家善于在继承中创新,以不同于古人的立意、意境和笔墨色彩,描绘了富春江沿岸的山水新貌,是一项前无来者的艺术大工程。创作活动既讴歌了中华文化的同根文明,寄托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又为当代中国美术增添了一件思想性和艺术系高度统一的不同寻常之作,可敬可畏。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说,通过对新旧两张富春山居图的比较,能使我们从一个很小的局部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巨大变化,清晰地显示传统文人画语言流传到今天多经历的变化,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类风流,两样山河”,是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对画卷的评论。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则认为,《新富春山居图》是一件意象清新的恢宏巨制,具有意境新、内容新、技法新、创作方式新等时代新特点。虽然大家也指出画卷之中还存有有待改进的瑕疵,但溢美之辞还是久久不息地在艺术交流中心回荡。

2011年8月,旅居香港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学大师饶宗颐,住在上海的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画院院长陈佩秋,以及长年生活在富春江畔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大家王伯敏,正在美国度假的台湾著名画家欧豪年等海内外颇具影响的画坛人物,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看到《新富春山居图》画卷,纷纷挥毫题跋,同样给予很高评价。

饶宗颐先生在题跋中说,“新绘富春山居图合两岸尖端画家,冶中外崭新之技法,表河山之繁华富丽,异于前图之冷淡枯荣,逞一时之盛举,百代之瑰宝。”年近九旬的陈佩秋先生看了两个多小时画卷,在题跋中分别从用墨、表现内容、创作技法等方面将新图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进行比较,认为此卷不输子久画卷。久居富春江畔的美术史大家认为,此图是当今高手畅怀合作,自非常之功,况又艺进乎与时代合拍,令人称绝。台湾画家欧豪年洋洋洒洒挥写了700多字的跋文,称“艺术界亦多绘富春山水,大气磅礴,首推宋雨桂教授此卷。”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谈到《富春山居图》要合璧展出时说,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一个更高的愿望,就是让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中国的河山得以实现,让一个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永远合璧在一起。

8月21日,一个不寻常的星期天。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为《新富春山居图》题写引首,画卷就此大功告成,人们期待,在国家博物馆首展和在台湾等地巡展中,一睹她的芳容。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57135591 传真:010-57135591 网址:http://www.zhaoxingwenhua.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7032877号-1

http://www.5icool.org/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