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站内搜索:
文学艺术
散文诗歌小说
书法绘画摄影
工艺园艺
其它
散文诗歌小说 你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散文诗歌小说 
 
趙德润: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
 

    “必须改变重文字、轻摄影的陈腐的、僵化的观念,实现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两翼齐飞’。”

作为从延安走出的党的新闻工作领导者,穆青既有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又有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精神。他于1983年提出著名的“两翼齐飞”新闻摄影理论,是从中国新闻界实际出发、面对世界新闻摄影新的发展趋势、促进中国新闻走向世界的正确选择。

穆青1937年16岁时从家乡河南奔赴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40年至1942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2年8月进入延安解放日报任记者,后任新华社特派记者;解放后,先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82年4月至1992年12月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穆青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生前回首往事的时候,也常常讲起他的遗憾:由于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条件的限制,许多转瞬即逝的珍贵历史镜头未能留下来。

1981年12月,穆青提出开拓新闻摄影的新局面。他认为,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报纸、杂志、画报、电视、展览日趋繁荣。全国报纸杂志已有数千种,书籍画册不计其数,图片的需求量大大增长。现在报纸用图片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有的已不是作为图解、插图使用,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独立新闻。过去我们只向报纸供应通稿,现在报刊不仅要通稿,还要“吃小灶”,要专稿,要独家照片。我们的摄影报道面临着方兴未艾、供不应求的形势。他说,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摄影记者。摄影记者文字记者,无非一个是写成文字,一个是拍成照片,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深入生活则应该完全一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用照片表现起来更要难些。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各有千秋,应同等看待,同样培养,同样要求。

1982年4月,穆青担任新华社社长,不到一年——1983年3月即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给党中央的报告得到了批准。在随后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穆青在阐述世界通讯社的标志时说:“第一,它能及时地、充分地反映本国和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的新闻,包括一定质量、数量的文字、图片新闻。”穆青把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并重,并列为世界性通讯社第一标志。他到国外考察,亲眼看到几家大通讯社和主要新闻媒体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新闻图片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他认为中国新闻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改变重文字、轻摄影的陈腐的、僵化的观念,实现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两翼齐飞”。

1986年2月,穆青在新华社摄影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两翼齐飞”理论。他把摄影队伍比作“一支训练有素、明盔亮甲的队伍”、“新华社在向世界性通讯社进军的一支特种部队。”他认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这支新闻摄影队伍面临一个新的历史任务:不仅要搞好国内摄影报道,很好地为国内报纸刊物服务,发展我们国内的新闻摄影事业,而且要走向世界。如果把我们的新闻图片更多、更快地打进国际新闻市场,把中国伟大的形象、中国人民四化建设的情景传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做出的极有价值的贡献,可以在我国新闻摄影史上写上最有色彩的一笔。

穆青认为,世界上几个大通讯社都在加快自己的图片事业,图片报道的竞争比文字报道还要激烈、还要迫切。所以没有丰富的国内国际图片资源,要建设世界性通讯社是不可能的。他再次重申,一个图片,一个文字,是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新闻摄影。图片在宣传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新闻摄影这一翼同文字报道那一翼相比,翅膀还不够硬、不够丰满。因此,要像重视文字报道那样重视摄影报道。 “两翼齐飞”在我国新闻界得到广泛认同,成为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快速发展富有创见的理论。这是中国新闻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我愿意做拿起照相机的战士,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灿烂风姿!”

穆青身体力行,在繁重的领导工作之余带头拿起相机,实践“两翼齐飞”。他在给摄影记者作报告时,就曾动情地说过:“我愿意做拿起照相机的战士。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摄影是非常值得自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从年龄上讲,我是一个真正的‘过期胶卷’,但我愿意加大一级光圈,调整快门速度,发出鲜艳的色彩,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灿烂风姿!”穆青摄影作品发出的鲜艳色彩,生动地说明了一位有着年轻的赤子之心的人,为了给人民无限的美和无尽的爱,正在进行怎样的奉献。

穆青从1942年8月在延安解放日报开始他的新闻生涯,到2002年9月到川西北采访、拍摄《四姑娘雪山》,前后60年。他的摄影实践主要集中在后20年,即1982年担任新华社社长之后的10年间和离休后的10年,年龄从61岁到81岁。

穆青有句名言: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把它发掘出来奉献给人民。穆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家,他成功地领导一个万人通讯社迈向世界性通讯社,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和新闻工作领导者,同时又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和照相机,采写、拍摄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字和摄影作品。他的摄影作品和文字作品一样倾注了浓重的思想感情。新闻界行家评论说,文如其人,图片亦如其人。穆青的作品处处表现了他的人格,而他的人格魅力又以他的作品为载体,时时在表现真善美,呼唤真善美。他走遍祖国各地,访问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每到一处都潜心用镜头记录真善美。他出版过《九寨沟》、《彩色的世界》、《穆青摄影集》、《穆青黄山摄影集》、《穆青摄影选》等摄影著作,曾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郑州、青岛、武汉、哈尔滨、成都等地举办穆青摄影展,深受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2002年9月,《穆青摄影展》在成都举办。借此机会,穆青要圆一个梦:他走遍祖国大地,却没有到过西藏;这次要顺便到川西北高原的四姑娘山去拍雪山。四姑娘山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中间还要翻越4500米的巴朗山。对一个81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他不顾劝阻,坚持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攀登,坚持在山上住了一夜,非要把最美丽的风光拍到手。这也许是穆青对新闻摄影事业做出的最后奉献。在山上他感到胸闷、胸痛,下山一个月检查出肺癌,一年后的10月11日去世。在他病重期间,新华社整理出版《穆青通讯》、《穆青散文》、《穆青论新闻》三本书,我和侯书明等几个朋友整理出版了《穆青摄影》和《穆青书法》。穆青生前看到了《穆青摄影》的样书,审定了我写的序言《穆青摄影的真善美》。他在摄影集上写下两段话:“我热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热爱人类的创造为之增添的绚丽光彩。”“我每次在国外访问时,常常不顾旅途的劳累和匆忙,抓住瞬息之机,用自己的心灵之窗,摄取生活中最美丽最动人的一景一事,提供给更多的人们以分享。”这是穆青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所表达的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挚爱和他在新闻摄影实践中的重要感悟。

华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上世纪80年代初,穆青提出的“两翼齐飞”理论在我国新闻摄影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随之到来的新闻摄影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新闻摄影界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新华社的摄影队伍已真正成为穆青所希望的“明盔亮甲”的精锐部队,目前在国内外已派驻400多名摄影记者,比80年代初期增加一倍,队伍素质和装备堪称世界一流。在国内数以千计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中,图片报道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光明日报编委会重视图片报道在突出报纸文化特色中的独特作用,在每周一个整版的摄影和书画专版中,图片专题报道占近一半;报社规定好版面必须有好图片;每一个图片作为独立新闻都要有黑体字标题;对每届华赛分别以一个彩版的篇幅作了介绍,还在名专栏《观察》对华赛作为国家品牌和国际新闻摄影的新支点做了深度报道。新京报经过资源整合,视觉中心不仅负责图片新闻的采集、编辑,还负责插画、漫画、图表、版式设计,人员达70多人。每天平均80个版中,一般要用200多幅照片和二三十张插画、图表、漫画,其中自稿、来稿和采用新华社通稿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真正实现了图文并茂。近两年新京报在华赛和荷赛接连获奖。

华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繁荣发展、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2004年,经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每年主办国际摄影比赛(华赛)。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精心组织,把好导向,一定办好”批示精神,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在深圳成功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华赛,此后又成功地在上海举办了三届华赛。第五届华赛共有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3100多位作者3万余幅作品参赛。在13名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中,国外专家占多数,保持了华赛的国际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华赛“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它所倡导的新闻摄影五大理念,即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锐的洞察目光、最高超的摄影技巧、最快速的客观反映、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已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品牌,成为世界摄影文化合作交流的新平台。第三届华赛评委、荷赛基金会执行主任米歇尔对华赛的组织工作和评选工作的专业水准高度评价,希望荷赛与华赛建立起长久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

穆青20多年前就曾提出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如今可以告慰他的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数千家报刊杂志、网络已经开始通过华赛的平台,逐步把他的愿望变成现实。穆青的思想魅力、人格魅力、作品魅力,他在新闻和新闻摄影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卓越贡献,将成为几代人的学习楷模和精神动力,而这正是对他的最高评价和最好纪念。

 
网站首页 研究会动态 快 讯 趙姓名人 会员风采 企业联盟 文学艺术 会员天地 经贸信息 趙姓源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赵姓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57135591 传真:010-57135591 网址:http://www.zhaoxingwenhua.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豫ICP备17032877号-1

http://www.5icool.org/在线客服